全部產品分類
- 產品描述
-
- 商品名稱: 八角茴香
- 商品編號: 202
1別名大茴、八角茴香香、舶茴香、八角珠、八角香、八角八角茴香、八角、大料、五香八角等。2概述八角茴香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,已有400多年的應用歷史。除藥用外,還是優良調味香料,在國內外市場上久負盛名。本品為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(IllicumverumHook.f.)的干燥果實。為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1990年版收載。八角茴香始載于明代《本草綱目》香項下:"自番舶來者,實大如柏實,裂成八瓣,一瓣一核
- 1別名
大茴、八角茴香香、舶茴香、八角珠、八角香、八角八角茴香、八角、大料、五香八角等。
- 2概述
八角茴香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,已有400多年的應用歷史。除藥用外,還是優良調味香料,在國內外市場上久負盛名。
本品為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(Illicum verum Hook.f.)的干燥果實。為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1990年版收載。
八角茴香始載于明代《本草綱目》 香項下:"自番舶來者,實大如柏實,裂成八瓣,一瓣一核,大如豆,黃褐色,有仁,味更甜,俗稱舶茴香",又曰:"八角茴香,廣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,形色與中國茴香迥別,但氣味同爾。北人得之,咀嚼薦酒。"又曰:"八角茴香香性熱,多食傷目發瘡,食料不宜過用。"八角茴香、八角茴香油遠在1897年已出口歐美等國家,成為我國大宗傳統出口商品之一,在國際市場上素有"南寧八角","德保茴香"之稱。據有關部門統計,1936年出口的八角茴香為5.5萬公斤,茴油從1933年至1949年平均每年出口28.3萬公斤。
- 3產地分布
- 八角茴香主要分布于廣西、云南、貴州、廣東、湖南;臺灣也有少量分布。主產于廣西龍州、寧明、憑祥、上林、防城、上思、浦北、德保、靖西、那坡、百色、凌云、樂業、玉林、北流、容縣、桂平、藤縣、蒼梧、岑溪、昭平;云南廣南、富寧;廣東信宜。
- 4形態特征
常綠喬木,高一般10-14米,最高可達20米,樹皮灰色至紅褐色,有不規則裂紋,枝密集,呈水平向外伸展。單葉互生,有柄,革質,橢圓狀倒卵形至橢圓狀倒披針形,長5-11厘米,寬1.5-4厘米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楔形,全緣,葉面有光澤和透明油點,葉脈羽狀,中脈下陷,側脈稍凸起;下面葉疏生柔毛;葉柄粗壯。花單生于葉腋,花被7-12片,數輪呈覆瓦狀排列,內輪粉紅色或白色;雄蕊11-12 枚,排列成1-2輪,心皮8-9個,離生,輪狀排列。果梗粗壯,長3-4厘米,彎曲成鉤狀,聚合果呈放射星狀,直徑3-3.5厘米,紅褐色, 果頂部呈嘴狀彎曲,每果中有種子1粒,呈扁卵狀,紅棕色或灰棕色,光滑有光澤,氣味甜。
八角茴香在長期栽培過程中,形成了較多農家品種。優良品種有柔枝紅花八角、柔枝淡紅花八角和柔枝白花八角。特點是樹型高大,冠幅窄、枝葉茂密,小枝下垂,樹體結構緊湊,結果枝和營養枝比例較協調可充分利用光能條件大量掛果,單株產量高,種子含油量高,油質好;較優良品種有普通紅花八角、普通淡紅花八角,普通白花八角,具有樹型較高大,分叉較多,枝粗葉大,產量高,種子含油量高,油質好。但枝條較稀疏,亮節長,樹體結構較疏散,大小年結果現象顯著。
- 5生態環境
- 八角茴香生長在北熱帶和南亞熱帶的萬山重疊的郁閉山谷、山腳、山坡處。常與熱帶雨林、季雨林和南亞熱帶季雨林、常綠闊葉林中的楓香樹、毛荷木、鴨腳木、假頻婆、烏柿等喬木混生,下層生長著喜陰濕的葵扇蕨、金狗毛等高大蕨類。一般在海拔300-700米之間的山地避風處生長較多、較好。
- 6生物學特性
- 八角茴香生長在北熱帶和南亞熱帶的萬山重疊的郁閉山谷、山腳、山坡處。常與熱帶雨林、季雨林和南亞熱帶季雨林、常綠闊葉林中的楓香樹、毛荷木、鴨腳木、假頻婆、烏柿等喬木混生,下層生長著喜陰濕的葵扇蕨、金狗毛等高大蕨類。一般在海拔300-700米之間的山地避風處生長較多、較好。
- 7生長習性
- 幼苗期喜蔭,忌長日照,在蔭蔽度70-80%時生長良好。進入結果期則需較充足陽光,但忌強光直射,適宜于山區日照時間短較郁閉的山谷和山腳處生長。喜濕潤氣侯,適宜于排水良好,質地疏松,土層較深厚、腐殖質豐富、肥沃濕潤的磚紅壤或紅壤土中生長。
- 8生長周期
多年生植物。
年需求量:
約3000-3500噸。
- 9采收加工
1、果實采收 當果實由青色變為黃色時,即可采收。其方法:拾取成熟后自然落地的果實,一般適用于春果,因春果成熟不一致,集中采收困難,此法省工、方便,但落果如不及時揀收,往往難予加工成優質品。上樹摘果:采收人員扎好安全帶,攜帶竹鉤、竹籃上樹采收。此法費工、費時,但采的果實可以加工成優質品。秋果采收時,因樹上開花并結有幼果,不宜用竹桿敲打,更不能折枝采果。宜在晴天上樹摘果,忌陰天采收避免發霉變質,降低質量。
加工:采收的果實馬上進行"殺青"處理。鮮果用竹筐裝好,放入沸水鍋內,用木棒不斷攪動, 待果實顏色變黃(約10分鐘),迅速取出薄攤在水泥曬場或竹 上曝曬,并經常翻動,在烈日下曬5-6天,可加工成棕紅色有光澤的八角商品(優質品)。如陰雨天,可用烘爐烘干。
2、葉的采收和蒸油 葉的采收:在每年11月,把著生于一年枝條的葉片連枝割下,1年或2年采1次,每次割除樹上枝葉1/2或2/3,留下部分枝葉進行光合作用,維持植株繼續生長。
蒸餾取油:通過蒸餾將茴香揮發油隨水蒸氣蒸出,經冷凝器冷卻提取。
- 10儲藏養護
八角茴香一般用麻袋包裝。貯存于干燥陰涼避光處,溫度30℃以下,相對濕度70-75%。商品安全水分10-13%。
本品含水量高,易發霉;過于干燥,商品則干硬失潤;受高溫影響,易散味。水分過多時,種子軟韌,手掐不易折斷。貯存過久,表面色暗,油質少,氣味淡薄。
儲藏期間,應定期檢查;商品軟潮,可通風散潮,忌曝曬。商品含水量正常時可密封保藏。
- 11形狀規格
八角茴香為聚合果,多由8個 果組成,放射狀排列于中軸上。 果長1-2厘米,寬0.3-0.5厘米,高0.6-1厘米;外表面紅棕色,有不規則皺紋,頂端呈鳥喙狀,上側開裂;內表面淡棕色,平滑有光澤,質硬而脆。果梗長3-4厘米,連于果實一端,彎曲。每個 果含種子一粒,扁卵圓形,長約6毫米,紅棕色或黃棕色,光亮,富油性。氣芳香,味辛、甜。
茴油: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澄清液體;氣芳香,味辛、甜。冷時發生渾濁或析出結晶,加溫后又澄清。
規格標準:根據色、氣味、碎口和瘦果的比例,主產區廣西將八角茴香分為3種7個等級。
八角茴香商品規格標準
大紅八角:干爽,新鮮色大紅,肥壯肉厚,氣味芳香,成朵,無枝梗,無黑子無霉變。
一級 大朵均勻,碎口不超過5%,瘦果不超過5%。
二級 中朵均勻,碎口不超過10%,瘦果不超過10%。
三級 中小朵欠均勻,碎口不超過20%,瘦果不超過20%。
角花八角:干爽,有肉,成朵色紅,氣味芳香,瘦果少,稍帶枝柄,無霉壞。
一級 大朵均勻,碎口不超過15%。
二級 中朵均勻,碎口不超過20%。
三級 中小朵欠均勻,碎口不超過30%。
干枝八角:干爽,黑紅色,無霉變,無雜質。
近年市場上發現有同科植物莽草、紅茴香、野八角、短柱八角充八角茴香。其性狀特征如下:
莽草:為木蘭科植物莽草(Illicium lanceolatum A.C.Smith)的干燥果實。通常由10-13個瘦長 果集成聚合果,發育不規則,體形較小。單個 果呈小艇狀,先端有一較長而向后彎曲的鉤狀尖頭。果皮較薄,外表較皺縮,種子扁卵形,種皮棕褐色,質脆,內含種仁,具有類似樟香的特異香氣,味稍淡,久嘗麻舌。
紅茴香:為木蘭科紅茴香(Illicium henryi Deils) 的干燥果實。通常由7-8個瘦小的 果集成聚合果。單一 果先端漸尖,略彎曲如鳥喙狀。果皮較薄,質脆,種皮褐黃色,具有類似樟香的特異香氣,味先微酸后甜。
短柱八角:為木蘭科植物短柱八角(Illicium brevistylum Smith)的干燥果實。通常由10-13個 果集成聚合果,果形大,單一 果先端急尖,頂端不彎曲,果皮較厚,背部粗糙,種皮棕色。芳香氣微,味微苦而辣,有麻舌感。
野八角:為木蘭科野八角(Illicium majus Hook f.et Thoms.)的干燥果實。通常由10-14個 果集成聚合果,單一 果呈不規廣錐形,先端長而尖,略彎曲,呈鳥喙狀,果皮較薄。久嘗有麻辣感。
- 12性味功能
八角茴香味辛、性溫。歸肝、腎、脾、胃經。有溫陽散寒,理氣止痛的功效。用于寒疝腹痛,腎虛腰痛,胃寒嘔吐,脘腹冷痛。八角茴香油為芳香調味藥和健胃藥。
主要成分:
揮發油(八角茴香油)、脂肪油以及蛋白質,樹脂等。八角茴香油主含茴香醚,此外尚含有甲基胡椒酚、茴香醛、茴香酮、蒎烯、水芹烯、檸檬烯、1,8-桉葉素、黃樟醚、3,3-二甲基烯丙基-對-丙烯基苯醚。
主要藥理作用:
醇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、白喉桿菌、枯草桿菌、大腸桿菌、霍亂弧菌及傷寒、副傷寒、痢疾桿菌等具有抑制作用。
- 13真偽鑒別
(1)本品粉末紅棕色。內果皮柵狀細胞長柱形,長200-546μm ,壁稍厚,紋孔口十字狀或人字狀。種皮石細胞黃色,表面觀類多角形,壁極厚,波狀彎曲,胞腔分枝狀,內含棕黑色物;斷面觀長方形,壁不均勻增厚。果皮石細胞類長方形、長圓形或分枝狀,壁厚。纖維長,單個散在或成束,直徑29-60μm ,壁木化,有紋孔。中果皮細胞紅棕色,散有油細胞。內胚乳細胞多角形,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。
(2)取本品粗粉1g,加石油醚(60-90℃)-乙醚(1:1) 混合液15ml,密塞,振搖15分鐘,濾過,濾液于熱水浴上揮干,殘渣加無水乙醇2ml 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吸取供試品溶液2μl,點于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,揮干,再點加間苯三酚鹽酸試液約2μl,即顯粉紅色至紫紅色的圓環。
(3)精密吸取鑒別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10μl,置10ml量瓶中,加無水乙醇至刻度,搖勻,照分光光度法(附錄Ⅴ A)測定,在259nm 波長處有最大吸收。
(4)取八角茴香對照藥材1g,照[鑒別](2) 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,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另取茴香醛對照品20μl,加無水乙醇2ml 使溶解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附錄Ⅵ B)試驗,吸取[鑒別](2) 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上述兩種溶液各5-10μl,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,以石油醚(30-60℃)-丙酮-醋酸乙酯(19:1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間苯三酚鹽酸試液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;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的橙色至橙紅色斑點。
- 14種植技術
(一)選地整地
育苗地:選林緣背風處,環境蔭蔽、濕潤,土質肥沃、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山坡新墾荒地。在頭年秋天,深翻整地,每畝撒施土雜肥2500-3000公斤、過磷酸鈣50-70公斤,人畜糞肥300-500公斤,施后翻地1次,起畦,待種。
造林地:宜選擇低、中山的山谷、山腳。以土層深厚、疏松、肥沃、濕潤的砂壤土和輕粘土,且避風處作為造林地。對造林地內的灌木,不宜砍掉,可采用塊狀整地挖坑,一般為5米左右。另外,坡度較大的造林地,宜采用帶狀整地,挖坑種植。
(二)種植方法
八角茴香大面積造林多采用種子育苗繁殖。為了建立高產林地,目前產區正在推廣嫁接育苗繁殖。
1、種子育苗 采種:選樹齡在20-25年之間,結果多且果實大、飽滿、成熟的單株。于種子充實成熟,而果實未開裂時采收。產區一般用一把特制的鉤刀或剪刀插入果莢連接部位撬開果莢取種。不宜在太陽下曬裂取種。
種子處理:種子取出后,通常先經處理后才播種。處理方法:⑴濕潤處理法,產地多采用就地采種就地育苗。在育苗地附近挖取半干半濕的黃泥心土,拌入種子,使種子外表粘上黃土后,堆放在室內保持濕潤,約貯存60天左右即開始發芽,1-2月間可取出播種,一般發芽率可達80%。⑵干燥處理,用干燥黃沙土與八角茴香種子(1份種子加黃細泥土4-5份)拌勻,貯藏于室內干燥處地穴內,壓實以抑制種子的呼吸和減少油分揮發,保持發芽力,穴口填滿干細土,并用木板封閉穴口,防止鼠害和減少通氣。
播種:每年12月至翌年1-2月間催芽播種;催芽前,應進行質量檢驗,種子表面黑褐色或微黃褐色,光滑發亮,切面種仁呈乳白且飽滿,種子質量優良,發芽能力強。否則不宜作種用。一般采用條播,按行距15-20厘米開3-4厘米深溝,播入種子。用草皮灰拌細土蓋種厚約3厘米后,畦面蓋草淋水。每畝播種量6-7.5公斤。
2、嫁接育苗 選擇播種后第2年高15-18厘米的苗,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,擇陰天進行分床移植。苗高30厘米后,將頂剪去,兩年后主桿粗1厘米左右時可作砧木供嫁接用。從優良豐產母樹中下部外圍生長健壯的枝條中,選芽眼飽滿的1年生夏、秋梢作為接穗。在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,八角茴香的春梢尚未萌發前,選擇氣溫在15℃以上的晴天或陰天進行嫁接,氣溫低或雨天不宜嫁接。
嫁接育苗造林后生長快,分株多,矮化,枝葉并茂,開花結果早。用嫁接苗木定植后2、3年長至2米高左右便開始開花結果,為早期高產的豐產樹型。
3、造林 分為果用林和葉用林,造林技術不盡相同。
起苗:起苗前剪去苗木部分側枝和3/4的葉片,減少水分蒸發,提高成活率。起苗時保護好根系,立即用黃泥漿漿根,每50株苗木扎成一捆,運到造林地后,再漿根1 次,放陰涼處。
果用林:一般于2-3月進行造林。株行距,一般為5×5米。由于苗木的側根較多,放苗入坑填土后,應輕提苗木,使側根在坑土中分布均勻,壓實后,再蓋一層松土,然后蓋草,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,保持坑內土壤濕潤。每畝林地種植苗木26-30株。
葉用林:是采葉蒸油的林地。一般造林用的苗木多是3年生,植株高1.2米以上,造林方法及季節與果用林相同,行株距為1.5×1.5米,每畝林地種植300株。造林苗木成活后,即將苗木頂芽摘除,萌發新枝,及時摘除主干下部萌發的新芽使其第2年發展成頭狀矮林。
(三)田間管理
1、苗期管理 經催芽的種子播后30天左右發芽,12-15天幼苗出土后,應揭開蓋草,隨即搭蓋蔭棚,透光度30-40%為宜。苗期要經常淋水、除草、松土、施肥。第2 年2月間在未萌動前,可將高40-60厘米,直徑0.4-0.5厘米的苗木出圃定植。移植2-3年生的苗木,造林成活率較高。
2、林地管理 果用林頭2年可間種玉米、木薯等高稈作物,給幼樹適當遮陰,促進幼苗生長。3年后可改間種黃豆、花生、綠豆等豆科作物,提高土壤肥力,并使幼林獲得較多的陽光。當幼林樹冠擴大,林地空隙很少時,可種一些木本綠肥和一些耐陰藥材。20年生八角茴香已進入開花結果盛期,林地不宜再間種其它作物和藥材。每年收果前鏟除雜草1-2次,并結合施肥。林地每3年進行1次全墾,以疏松土壤,增強透氣性,擴大根系吸收面積。
葉用林撫育:在造林的頭2年需間種作物,3年以后不再間種,每年翻地1次,并結合施肥,施肥種類和方法與果用林相同。采葉可長達30-40年。
病蟲害防治:
1、病害 日灼病:為常見病害,幼樹尤其嚴重。長期處于與雜木混交郁閉狀態的幼齡或成年樹,驟然暴露在強光下發病嚴重。病株樹皮干枯龜裂,木質部腐朽,由下至上逐漸枯死。防治方法:造林時宜選用莖干已經木質化的2年生苗木。無混交林作蔭蔽的造林地,宜間種高桿作物和速生樹種作蔭蔽樹,免受烈日照射,林木進入成林期,才逐漸將部分蔭蔽樹間伐,使幼樹受到日曬的鍛煉,增強對日灼病的抵抗能力。成年樹被害后,可將受害皮部刮除,并修理好皮的邊緣,在刮面上涂刷桐油、松香、臘等膠狀物,促進新皮愈合;也可以在全部樹桿上涂刷石灰漿,反射強烈陽光,一般在每年7-8月間涂刷較適宜。
八角炭疽病: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引起的病害。葉片受害后往往葉片脫落,影響植株生長;果實受害后,表面呈不規則的褐色大斑,果實干燥后作不規則皺縮,面上生有黑色小點,降低產品質量。病菌常在殘葉中越冬,靠風雨傳播。防治方法:除加強林地管理外,在病害發生時噴1∶1∶200波爾多液,每7天1次,連續2-3次。
2、蟲害 八角尺蠖:1年中以3-5月和9-10月危害嚴重。成蟲日間停息在隱蔽處,夜間飛出活動,趨光性弱。幼蟲在3齡前在葉背面吃葉肉,4齡以后食量增大,能將整片葉吃光。老熟幼蟲在疏松土壤處或落葉層內結繭化蛹。防治方法:樹干涂膠環(用桐油1份,松香1份,混合煮成涂膠);危害期,搖動樹枝使幼蟲受驚落地后集中滅殺,在離地面30-60厘米處涂上粘膠環約10厘米,陰隔掉在地上幼蟲再上樹危害。滅蛹法,利用八角尺蠖在松土和落葉層越冬的習性,在冬天或5月、8月松土深6-10厘米,把蛹揀出集中消滅。也可以在植株周圍松土培土,引誘老熟幼蟲入土化蛹集中殺滅;藥物防治:幼蟲危害期,抓緊在3齡蟲以前的期間用90%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。
八角金花蟲:為八角茴香主要害蟲。幼蟲、成蟲危害葉片,嚴重時將整枝葉片吃光,引起植株死亡。防治方法:人工捕殺,利用金花蟲假死性,喜光性,產卵,化蛹習性進行人工捕殺。在產卵期,收集產在樹杈、葉腋、樹皮裂縫里的卵塊燒毀;藥物防治:可用樂果500倍液或90%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;生物防治:在清晨或雨后高溫多濕天氣噴白僵菌粉,防治效果也較好。
- 15供需情況
預計全國年需求量約2500萬公斤(包括副食調料和出口),近年年產量約1600萬公斤,產需相差較大,就是豐收的年份也只能滿足需求量的70%左右。雖然目前有近60萬畝的幼林逐漸步入開花結果期,產量將會增加,但現有51萬畝結果林由于管理跟不上,部分林地已提早進入衰老期,產量將逐年下降,兩者互相抵消,幾年以后產量也不會有很大的增加,市場仍然偏緊。所以發展八角茴香生產有著廣闊的前景。
八角茴香生產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:大部分林地缺乏護理,普遍存在只種不管,常處于半野生狀態,產量低。根據有關部門統計,目前單株鮮果產量平均只有2.5-5公斤。另外,栽培品種優劣混雜,產量高低懸殊,優良品種單株產量高達150-250公斤,而一些劣種只有1.5-2.5公斤,相差50-100倍。因此,應搞好林地撫育,合理施肥,選育和推廣優良品種,以不斷提高八角茴香的產量和質量。
60年代至80年代產銷情況:
八角茴香商品來源于栽培,除供藥用外,主要用于香料和出口創匯,供應一直偏緊,屬生產、供應不足的品種。八角茴香為副食與中藥交叉經營品種,以副食行業經營為主。解放前夕,除云南有少量生產外,產地主要集中在廣西,當時有林面積只有4萬畝左右,產量很不穩定。新中國成立后,政府采取了扶持生產的措施,調動了林農積極性,加強了原有林地管理,并大力發展造林,面積有了迅速擴大,產區由原來的龍州、寧明、德保、防城、藤縣等縣發展到全國6個省區幾十個縣,育林面積已達110萬畝,其中主產區廣西發展最快,現有林地面積已達102萬畝,成年林49.3萬畝。
隨著林地面積的增加,產量、收購量也不斷增加,1968年比1954年增加了240萬公斤,1984年又比1968年增加了190萬公斤,但是生產的增加跟不上需求量增長的速度。- 16藥典標準
2010年版 藥典標準:八角茴香
【含量測定】 揮發油 照揮發油測定法(附錄X D)測定。
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于4.0%(ml/g)。
反式茴香腦 照氣相色譜法(附錄Ⅵ E)測定。
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彈性石英毛細管柱(柱長30m,內徑0.32mm,膜厚度0.25μm)Agilent INNOWAX;進樣口溫度200℃,檢測器溫度200℃,不分流進樣。程序升溫:初始100℃,每分鐘5℃升至200℃,保持8分鐘。理論板數按反式茴香腦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0。
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反式茴香腦對照品適量,精密稱定,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00μg的溶液,即得。
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(過三號篩)約0.5g,精密稱定,精密加入乙醇25ml,稱定重量,超聲處理(功率600W,頻率40kHz)30分鐘,放冷至室溫,再稱定重量,用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,搖勻,濾過,取續濾液,即得。
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μl,注入氣相色譜儀,測定,即得。
本品含反式茴香腦(C10H12O)不得少于4.0%。
關鍵詞:- 八角茴香